在这个充斥着各种"应该"与"必须"的世界里,我们常常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——爱自己不是自私,而是生存的必需。李筱懿老师提出的三种爱自己的方式,勾勒出一条从他人期待中解放自我的路径。
李筱懿老师首先提到的是“允许自己让别人失望”。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极难实践的理念。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,无论是父母、子女还是亲友,都或多或少会对我们有所期待,希望我们活成他们心目中的样子。然而,这些期待往往与我们的内心愿望并不完全一致,甚至有时会成为我们前行的枷锁。李筱懿提醒我们,别人的失望是他们的人生课题,与我们并无直接关系。我们无需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和自由。真正的爱自己,是学会对自己的希望和梦想负责,勇敢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,即使这意味着要让某些人失望。
第二条建议是“允许别人尴尬,而不接话”。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对自我情绪的掌控力和对他人的尊重。李筱懿坦言,自己从小就被教育要照顾别人的感受,以至于过度擅长情绪劳动,总是试图通过接话或回应来缓解他人的尴尬或不适。然而,这种做法不仅让自己活得疲惫不堪,还容易让自己陷入他人情绪的漩涡中无法自拔。她鼓励我们学会接受冷场和尴尬,用微笑和接纳来回应那些无法或不必回应的话语。这样做不仅是对自己的解放,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。
展开剩余36%最后一条建议是“允许自己不解释”。在人际交往中,我们时常会因为误会或误解而急于解释自己,希望以此来澄清事实或挽回形象。然而,很多时候,解释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。李筱懿引用王尔德的话:“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。”她认为,真正的爱自己,是学会相信自己的价值和魅力,不必为了迎合他人或证明自己的清白而费尽口舌。相信我的人自然会相信我,而不相信我的人,无论我如何解释,也无法改变他们的看法。与其在解释中消耗自己,不如将精力投入到自我滋养和成长中,让自己像水一样自由流动,心存美好。
在这个要求我们不断表演、不断解释、不断满足的世界里,真正的叛逆不是大声说不,而是安静地允许——允许自己像水一样活着,自由流动,心存美好。当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时,便会发现一个悖论:越是爱自己,越有能力爱他人;越是解放自己,越能给予他人真正的自由。这或许就是爱自己最深刻的奥秘。
发布于:江苏省小麦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